瞭解產後憂鬱症  

懷孕生子原本是充滿歡欣和喜悅的,然而卻有許多產婦在產後得了憂鬱症。身為孕、產婦的你及其家人,應於產後做好身心調適,若有任何不適應尋找專業醫生諮詢、治潦,期能度過困境,勇敢迎接未來生活。

相信許多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覺,就是「怎麼可能?」畢竟一般人的認知是,生兒育女是喜事一樁,怎麼會產生憂鬱症呢?而事實上由於產前產後內外在環境、心生理現象的大改變,往往令產婦手足無措,猶如「新手上路」亂了陣腳,龐大的壓力紛至沓來,終至承受不住而表現出了病態。

什麼是產後鬱症?

產後憂鬱症也叫產後抑鬱症,是婦女在分娩孩子之後由於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鬱症,癥狀有緊張、疑慮、內疚、恐懼等,極少數嚴重的會有絕望、離家出走、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和行動。

產生產後抑鬱症的生理因素是內分泌的變化。婦女在懷孕時,雌激素升高,孩子出生後,雌激素迅速下降。

心理因素包括太擔心孩子,無法應付產後忙碌的生活,不能接受自身的角色變化等。

產後憂鬱症的症狀:

抑鬱:患者會長時間感到情緒低落、愁苦及悲慘,早上或入夜時分情況會較為嚴重。

脾氣暴躁:患者可能會對別人的兒女或自己的嬰兒感到暴躁,而發洩對象通常是自己的伴侶。

疲憊:一般產後的女性亦會感到疲憊,但產後抑鬱的患者會疲憊至認為自己患病。

失眠:患者一般難以入睡。

食慾不振:患者通常沒有心情進食,但有時會透過暴食來宣洩壓力,不過過後又會因肥胖而感到內疚和不安。

失去興趣:患者對以往的享受覺得不再吸引,以往的興趣亦變得無聊,特別是對性生活失去興趣,進一步影響雙方的關係。

不能應付生活:患者會覺得不夠時間用,事情亦做得不好,但失去動力改善有關情況。

內疚:患者會因為自己患病而增加家庭壓力感到內疚,亦會因用負面角度觀看事物而自責。

焦慮:患者會經常因為害怕不懂照顧嬰兒而感到焦慮,同時又擔心嬰兒的健康。

產後憂鬱症的5大表現:

1.情緒方面:常感到心情壓抑、沮喪、行為表現為孤獨、不願見人或傷心、流淚,甚至焦慮、恐懼、易怒,每到夜間加重。
 
2.生活缺乏信心:對生活缺乏信心,覺得生活無意義,出現厭食、睡眠障礙、易疲倦、性慾減退,還可能伴有一些軀體症狀,如頭暈頭痛、噁心、便秘、泌乳減少等,嚴重的表現為反應遲鈍,對生活失去興趣,喪失社會能力,並有自殺或殘害嬰兒等傾向。
 
3.自我評價降低:自我評價降低,自暴自棄、自責、自罪,或表現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、戒心,與家人、丈夫關係不協調。
 
4.創造性思維受損:創造性思維受損,行為上反應遲鈍,注意力難以集中。
 
5.其他具體方面的表現:
 
  1、白天情緒低落,夜晚情緒高漲,呈現晝夜顛倒的現象。
 
  2、幾乎對所有事物失去興趣,感覺到生活無趣無味,活著等於受罪。
 
  3、食慾大增或大減,媽咪體重增減變化較大。
 
  4、睡眠不佳或嚴重失眠,因此白天昏昏欲睡。
 
  5、精神焦慮不安或呆滯,常為一點小事而惱怒,或者幾天不言不語、不吃不喝。
 
  6、身體異常疲勞或虛弱狀態。
 
  7、思想不能集中,語言表達紊亂,缺乏邏輯性和綜合判斷能力。
 
  8、有明顯的自卑感,常常不由自主地過度自責,對任何事都缺乏自信。
 
  9、有反復自殺的意念或企圖。

產後憂鬱症分類一般而言,產後憂鬱症可概分為三:

1.產後情緒低落(postpartum blue):

此病的發生率非常高,約佔產婦的50%-80%,較好發於患有嚴重經前緊張症候群的患者、意外懷孕、曾想墮胎者,及晚期懷孕時表現情緒不穩定的產婦。大多產後3-10內發生,發作的時間很短暫,由數分鐘至數日,最多不超過,二週;症狀也輕微,主要的情緒表現是好哭、疲憊、心情低落、易怒。在身體方面則會表現是頭痛、失眠、作惡夢等等症狀,對嬰兒則會表現出喜怒無常的矛盾反應,認為自己沒有能擔起照顧新先兒的使命。

在治療方面是多給病人鼓勵,建議她做一些休閒活動,如果有逐漸惡化趨勢,擔心造成小貝比的傷害,則需請她做一個精神科的諮商,以確保母子健康。由於此病多以短暫及輕微的方式表現,往往不需藥物,預後也大多良好。

2.產後沮喪(postpartum depression):

此病的發生率約佔產婦的10%-20%,大多在生產完三天後表現出來,它的症狀與「產後情緒低落」症狀類似,只是症狀更多樣化、更嚴重、發作時間更久,嚴重的行為失常在產後數週乃至數月才會發生,發作時間平均六至九個月,有近半數甚至超過一年。典型的症狀包括激動、哭泣、失眠、反應變遲鈍、疲憊不堪、強烈的,罪惡感擔心照顧孩子不夠、無法集中精神處理日常事物,不停的產生自殺或是想死的念頭。一旦發生此病,下次產後再發生的比率約20%-30%,家中的其他成員不可不未雨綢憀。

在治療方面需要家人的扶持,尤需促其卸下照顧嬰兒的重責大任,鼓勵她多與其他產後婦女接觸溝通,以使其行為步入正軌。此外,抗憂鬱藥物及精神科諮適也是不可少的,如果病人有傷害自己或嬰兒的可能性時,則需嚴密監督,甚至敦請住院觀察。

3.產後精神病(postpartum psychosis):

此病的發生率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,因此婦產科醫師所見不多,但在精神科門診卻常可見到。但在精神科門診卻常可見到。大多在生產二天以後才開始發作,以產後一至四週發作為最常見,但也有病人會遲至產後一年才發作,症狀常會持續好幾個月以上。產後精神病可分為兩種型態,一種為早發型,在產後三週內發作,多發生在第一胎、較年輕,有類似情感性精神病的症狀,預後似乎較好。另一種為晚發型,在產後三週以後才發作,多發生於經產婦、較年長、未婚、社經地位較低,有類似精神分裂症狀,預後似乎較差。

產後精神病的典型症狀,最常見的有情緒激動、不穩定、哭泣、失眠、神智不清、像「木頭人」,幾乎對外界沒有任何反應,有罪惡感、無力感及產生一些誤認胎兒已死亡,或是被掉包了等等幻覺,其中有40%的病人剛開始會表現出「躁症」的症狀,如過度興奮、走個不停、認為自己是超人,其後才顯出「鬱症」     特徵,種雙極性的患者往往較單極性的「鬱症」預後良好。

根據國外研究報告,患者有5%的自殺率及4%的殺嬰率,因此積極得治療絕對必要的。有些醫學報告認為某些嬰兒意外死亡事件,事實上是產後精神病患的「傑作」,因此需嚴密監督病在照顧嬰兒時將嬰兒悶死、燙死、捽死。

治療這個疾病除了尋求精神科的諮商外,家人的協同照護也可使病人較迅速恢復正常的人際關係,而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更是不可少,如果效果不彰,有些甚至需要動用到電擊治療。

由於產後憂鬱症由很輕微到很嚴重都,有對整個家庭的影響絕對不可輕忽,且有很高的復發率,如果家人發現婦女產後表現出過度焦慮、情緒低落、食慾不佳、失眠等等情形,未來均有可能發展成憂鬱症,如果能及早就醫做個心理諮商,找出高危險病人加以治療,以收防微杜漸之效,自然可將傷害減至最低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mummy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